主題書架 | 回圖書館 |
余紀忠講座 - 白先勇
回上頁 |
白先勇簡介    
Topic
簡介

當代作家。廣西桂林人。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之子。在讀小學和中學時深受中國古典小說和“五四”新文學作品的浸染。童年在重慶生活﹐后隨父母遷居南京、香港、臺灣、臺北建國中學畢業后入臺南成功大學﹐一年后進臺灣大學外文繫。1958年發表第一篇小說《金大奶奶》。1960年與同學陳若曦、歐陽子等人創辦《現代文學》雜誌﹐發表了《月夢》、《玉卿嫂》、《畢業》等小說多篇。1961年大學畢業。1963年赴美國﹐到衣阿華大學作家工作室研究創作﹐1965年獲碩士學位后旅居美國﹐任教于加州大學。出版有短篇小說集《寂寞的十七歲》、《臺北人》、《紐約客》﹐散文集《驀然回首》﹐長篇小說《孽子》等。白先勇吸收了西洋現代文學的寫作技巧﹐融合到中國傳統的表現方式之中﹐描寫新舊交替時代人物的故事和生活﹐富于歷史興衰和人世滄桑感。

白先勇一九三七年生於廣西南寧,未滿一歲遷居桂林。父親白崇禧為國民黨名將,曾任首任國防部長,母親馬佩璋出身於廣西富商家庭。白先勇在桂林渡過他的美好童年,直至湘桂大撤退,桂林陷於火海之中,白先勇童年亦隨這片火海消逝。五十多年後重訪山尾村祖居,白先勇不勝唏噓,「少小離家老大回」,故居已殘破不堪。故鄉親友依稀還是熟悉的臉孔,但生活水平仍停留在五十多年前的水平,令白更感世事變更,人各有不同命運。桂林的山山水水,童年生活的細節,亦成為他日後創作的泉源。

一九四四年,白家離開桂林遷到重慶,白不幸染上肺病,要受到隔離。四五年抗戰勝利,白家亦於四六年遷回南京。南京為歷史名城,對白先勇創作亦有深遠影響。小說《遊園驚夢》便以南京秦淮河崑曲藝人為題材。在南京白先勇看到在家中出入的軍政要人,這批人後來也遷到台北,白從中體會到歷史變化,今昔之比。短篇小說集《台北人》,主題詩《烏衣巷》便道出「王謝堂前燕,飛入尋常百姓家」的感喟。

四六至四八年,白先勇居上海,短短兩年間,目睹上海由盛而衰,上海十里洋場貧富懸殊,亦令童年的白先勇留下深刻印象。童年因患病受隔離四、五年,令白先勇更孤獨敏感,亦更能會別人的痛苦。上海是天堂與地獄的混合體,白童年在上海耳聞目睹的令他創作出《金大班的最後一夜》、《永遠的尹雪艷》、《孤戀花》、《謫仙記》等小說。

一九四九年白先勇遷居香港,在香港白先勇接受英語教育及接觸西方宗教,引發他日後對西方文學的興趣。不過當年白家遷港並沒有定居打算,只視香港為過站。白先勇亦說香港一直是「政治避風塘」。

五二年白先勇遷居台灣,六三年赴美攻讀碩士學位,六五年畢業後任教於加洲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,九四年退休。白先勇共創作三十六篇短篇小說,分別收錄於《寂寞的十七歲》、《紐約客》、《台北人》,長篇小說有《孽子》。

有人形容白先勇「背負五千年回憶的重擔」,作品具歷史感,筆下人物的悲歡離合總與家國歷史有一定關係。白先勇曾說:「寫作是希望將人類心靈中無言的痛苦轉化成文字?」白先勇對筆下人物總充滿悲憫情懷,其小說結合中國古典文學與西方現代小說技巧,並參透中國文化與西方哲學思想,為當代重要作家。

    白先勇簡介
Topic
Copyright © 2004 NCU Lib All Rights Reserved.  Update: 2023年10月2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