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到首頁

西遊記

Image

富有幻想 、創意 ,勸人為善, 立地成佛

三民

孫悟空是從石頭裡繃出來的?吃了唐三藏的肉可長生不死?本書作者運用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,塑造出一個撲朔迷離的神怪世界。往西天取經,必需歷經八十一難,如些有趣的情節安排,可說是精采連篇,讀後令人留連返。

其他非三民的簡介
《西遊記》是一部偉大的浪漫主義小說,這部神話小說的基本故事在民間流傳了數百年之久。《西遊記》的光輝,主要閃爍在孫悟空這個神話英雄的形象上面。他勇於追求,敢於破壞,反叛統治者的一切權威。他相信自己的力量,並企圖完全掌握自己的命運。他以神奇的力量大鬧了三界,完全打亂了神的王國與秩序。孫悟空的大鬧天宮,相當程度地顯示,長期以來,中國人是如何阿Q式地將對現實社會及威權的不滿,隱藏於幻想的世界中。同時,孫悟空這個翻攪的弄潮兒,在本質上並不是一個個人英雄,而是用神奇色彩塗成的人民英雄形象。

提起神通廣大的齊天大聖孫悟空,乃是家喻互曉,婦孺皆知,幾乎人人皆可說上一段有關孫悟空的故事。而孫悟空的故事,來源於吳承恩的長篇鉅著《西遊記》。吳承恩多年來收集民間話本、傳說的基礎上,進行的再創作。唐僧﹝陳玄奘﹞到天竺國取經,歷時久遠,到宋朝時就有了猴行者變身白衣秀士保唐僧取經的傳說,接著就出現了以取經為題材的話本,當時話本的主導思想,不外講論因果輪迴,勸人信佛向善。作者在創作《西遊記》時,採用浪漫主義的手法,將中國土生土長的的道教與由天竺傳入的佛教混為一談,將善惡報應視同糞土,甚至將仁義道德的象徵----道教的太上老君與佛教的如來,也說的不是盡善盡美的完人,也有許多不是之處。那位由妖仙修成正果的孫悟空,更是先學到修成太乙金仙,再入佛門成了佛。這也是作者在宗教觀念上,受了「紅花綠葉白蓮藕,三教原來是一家」的影響所致。這部小說雖是神話題材,但作者的創作態度是十分嚴緊的。為了寫好花果山,他特意來到海州,到海上的雲台山考察﹝康熙五十七年山東鄰城地震,海案延伸,將該島與大路連為一體,即現在江蘇連雲港市的花果山﹞,把雲臺山作為花果山的原形拙繪的絢麗多彩。
作者淋漓暢酣的筆觸盡情描繪了本書的主人翁------孫悟空。孫悟空剛毅耿直,性列如火,慣打不平,除惡助善,他酷愛自由,敢於向天上的最高統治者玉皇大帝挑戰,也敢於同佛法無邊的如來佛祖較亮,甚至公然提出「黃帝輪流作,明年到我家」的口號。他這種天不怕、地不怕、神佛也不怕的豪邁氣慨,使他成為反封建、爭自由的堅強鬥士。雖然他在緊箍咒的逼迫下不得不皈依佛門,仍敢反抗強權,堅持正義。相反,作者對作為正義象徵的唐僧進行了無情的鞭撻和抨擊。唐僧的慈悲為懷到了善惡不分的地步,多次輕信妖魔的甜言蜜語和豬八戒的閒言碎語,惡毒的詛咒孫悟空,直到自己吃盡苦頭,身陷險境時,才能想起孫悟空的好處來。豬八戒又是另一種典型,他好吃懶做、見利忘義、貪生怕死,還是個好色之徒,見了女人就筋酥骨軟。他不但嘴饞舌頭也長,專翻閒話,動不動就要散夥,弄鬧出許多喜劇與悲劇。作者塑造出這個人物,不僅是讓他當反面教材,而且還藉他詼諧鬥趣的行為,使故事更加活躍,情節更加豐富。至於那位沙和尚,雖說他每戰必敗,卻挑擔牽馬,埋頭苦幹,是位腳踏實地的無名英雄。
通觀全書,作者有感而發,把世俗、社會的種種醜惡現象有機地融入故事,借妖魔精怪甚至玉帝、如來的行為表現出來,進行了無情的嘲諷和批判,亦莊重亦詼諧,妙趣橫生,使讀者在哈哈一笑中明辯是非、判別善惡。


《西遊記》是作者據唐僧玄奘至天竺取經的軼事,加以整理、創造而成的一部神怪小說。全書以西天取經為主軸,以悟空誕生、大鬧天庭為開頭,如來說法、觀音奉旨為取經的緣由,最後歷經重重難關,才取經成功。作者除了巧妙地以孫悟空降魔伏妖,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混亂,藉以宣洩心中的不快之外。同時也闡揚尊佛道儒三教和暗示三藏所遇的八十一難,象徵著人在追求理想時,必須面對各種困難與挑戰,方能達到真、善、美的境界。